落实“应考尽考” 呵护每一位学子的读研梦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5日至27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比上年增加约80万。硕士研究生考试关系国家高层次人才选拔、关系每个考生的切身利益,在部分地区疫情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如何落实国家“应考尽考”的要求,成了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
考试遭遇疫情,咋办?两年来,因为疫情而推迟乃至取消考试的消息,时有听闻。全国性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不能因为局部性疫情轻易延期。焚膏继晷苦读的莘莘学子倘若不能如期参加考试,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一次机会的错失,很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后续影响,不是一句“来年再战”就能弥补的。
疫情之下,浙江和陕西两省相关部门明确表态采取积极应对举措,坚决落实“应考尽考”的要求。针对报考人数增加及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局部散发的形势,教育部也表示开展了专项调度,指导各地加强风险防控和应对处置,及时妥善处置疫情封控地区滞留考生就地参加考试,确保相关考生顺利参加考试。
一句“应考尽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殊为不易。
硕士研究生考试虽然规模远不如高考,但组考工作却比高考复杂多了。谨以浙江为例,15.8万名考生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人数不及高考考生的一半,却有1.2万多种考卷。相比之下,只有10来门考试科目的高考,无疑简单多了。因疫情隔离需在浙江借考的外省滞留考生有184人,浙江省内滞留考生需省内就地借考的有213人,浙江省考生被外省隔离需就地借考的有两人。尽管合计起来只有400人左右,但涉及的考卷种类不一,临时从外省和浙江省内调卷,如何确保做卷准确、试卷安全、考试公平,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不集聚、少流动是一项基本要求。大规模的研究生考试,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人员的集聚流动,如何同时把“考试”与“疫情”两件事情都做好,防止疫情由此蔓延扩散,更是摆在组织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临这样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要精准摸排每一位考生的情况,并做好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疫情发生以后,浙江省有关部门及时完善预案,实行分类分地施策,做到“一地一方案”,特殊考生“一类一方案”,及时分类防范,确保包括上虞在内的所有考生“应考尽考”。方案越多越细,实施起来难度也越大,能否做到精准施策,是对地方治理水平和智慧的莫大考验。
另一方面,面对可能遭遇的“麻烦”,考生也要给予充分理解,多一点配合。疫情下的考试,毕竟会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如此大规模的跨省借考,国内尚属首次,有些问题考虑得也未必十分周全。考生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和最新的考试防疫要求,积极做好自我防护,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准备好各种材料。唯有齐心协力将事情做好,考生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出现疫情的部分地区要做好防控措施,其他地区也不能掉以轻心。为此,教育部要求各地增设备用考点、隔离考点及医院考场、集中隔离点考场等,全力确保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应考尽考”,呵护每一位学子的考研梦,是疫情防控应有的温度。疫情无情人有情,祝愿考生们考试顺利,心想事成。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粤水电(002060.SZ)再度拉升涨超6% 盘中一度逼近涨停
- 商务部:11月份猪肉批发均价环比上涨26.7% 同比下降40%
- 国际滑联公布北京冬奥会速滑项目席位 中国队获得22席
- 商务部:11月份猪肉批发均价环比上涨26.7% 同比下降40%
- 天山脚下,盛放民族团结之花
- 聚焦中国茶·2021产业高峰论坛 共话茶公共品牌发展之路
- 外交部:美方应改掉好为人师、充当国际警察的坏毛病
-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运行平稳 累计成交额58.02亿元
- 迄今最大“游牧”行星群现身
- 湍急江流中,一位教师的“最后一课”
- 专家解读最高检制发检察建议:将成为检察监督新常态
- 长春至长白山2小时18分钟可达 沈佳高铁白敦段今日开通运营
- 中国的扫雷援助:以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利用“精残”患者做低俗直播 法律绝不允许
- 名校生“流浪”:别拿“读书无用论”以偏概全
- 冰雪之花开遍大江南北(微观)
-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1》多维展现城市健康生态
- 擦亮平安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鼓楼区获评“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 2022考研有哪些新趋势?部分考生不再一味追求名校
- 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华北黄淮及南方大部有雨雪
- 中老铁路货运稳步增长
- 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安全举办
- 串起贵州美丽风光
- 四川稻城打造天文科技旅游目的地
- 中国旅游走进日常生活
- 皖南高山觅古村
- 短视频成为乡村信息传播“新窗口”
- 本年度国产电影最震撼动人的最后一跃
- 四川稻城打造天文科技旅游目的地
- 祖国始终是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