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潮评丨缺斤短两 “黄牌警告”值得推广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刘晓庆


(相关资料图)

图片据网络

一个小档口,显眼处挂着一块“短斤缺两被黄牌警告商户”大招牌,路人纷纷侧目……7月30日,网曝海南三亚荔枝沟菜市场多家商户被贴“短斤缺两警告黄牌”,引发网友关注。7月31日,荔枝沟市场监督管理所回应称,警告牌必须挂满三十天,如果改正了就会撤下警告牌,不改正则会继续悬挂。

对缺斤短两,如此态度鲜明,又留有一定回旋余地的处置方式,显示出了当地监管部门的智慧,不少网友表示:“希望全国推广!”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现实中,消费者对于缺斤短两“陷阱”可谓是“防不胜防”。前段时间,美食博主“superB太”探访夜市商家,10斤海鲜缺3斤,9.6斤榴莲复秤后只有6.2斤……林林总总,触目惊心,无不昭示着缺斤短两现象的普遍。

“潜规则”迟迟无法“见光死”,究其原因,一方面,商家在“暗”,消费者在“明”,商户在秤上做点小手脚,隐蔽又简易,取证查处难、违法成本低。另一方面,虽然消费者偶有吃亏上当,但由于金额不大,很多人也只是自认倒霉,或是要求商家补足差额,就此了之。久而久之,对于商家来说,缺斤短两便成了“坑到就是赚到,没坑到也亏不到”的划算买卖。

然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品质和诚信的基座。对缺斤短两,给予“黄牌警告”无疑是打击宰客欺客现象的有益尝试。很多商家之所以屡屡钻空子、捡漏子,就在于其行为的“秘而不宣”:欺客只有上当者知晓,惩处只有执法者清晰,换一波消费者,商户的“前科”仿佛就能直接翻篇。而挂上了警告黄牌,无异于对商家过错进行公示,让其没办法再“隐姓埋名”、心存侥幸,妄图做“一锤子买卖”。比起难以伤及根本的罚款,消费者看到明晃晃“短斤缺两”的警告牌后,用脚投出的票也许更能让商家“坐立难安”。

有人担忧,这会不会把商户“逼上绝路”。实则不然,黄牌虽然威力十足,但并非不可摘除。蚕食了信任基座,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商家本就该自我反省,彻底整改,只要商户能不打折扣地纠错改错,不妨把验收合格后的“摘牌”,当作挽回消费者信任的另一次机会。为期三十天的挂牌警告,不仅能精准打击弄虚作假的“鬼秤”商户,也对其他经营者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保护消费者免于“踩坑”,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营造合法经营、买卖公平的市场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与所有的监管措施一样,给缺斤短两者的警告黄牌也必须挂在法治框架内。什么情况能挂,什么情况不必挂,遵照什么程序,公告什么内容,何时能摘牌,都应提前研判好、规范好、讲清楚。事关每一个经营主体的生计,多些谨慎不为过。

归根到底,“黄牌警告”的目的是让所有商户明白——想跟消费者做“一锤子买卖”,结果只会是“砸到自己的手”。店铺里的“警告黄牌”好摘,但名誉上的“警告黄牌”,一旦挂上就要付出很高的“纠正成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