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杜苏芮”登陆当日 气象员冒强风施放探空气球:“不管风雨多大 也要把探测设备安全放上天”

7月28日9时55分,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晋江沿海登陆。台风登陆当日,福建厦门市气象局工作人员施放探空气球的一段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三位工作人员冒雨放飞带有探测仪器的探空气球,在助跑中一度遭遇阵风,身体失去平衡。三人合力护住气球和仪器,最终将气球顺利放飞。

7月29日,参与气球施放的两位业务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当时阵风强度已达每秒十几米,但气球施放事关气象数据收集,“不管风雨多大,也要把探测设备安全放上天”。

气象局工作人员“杜苏芮”登陆前2小时顶风放飞气球 工作人员称该任务每天都要进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探空员蔡昱珣告诉北青报记者,探空气球是气象探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搭载有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和经纬度记录仪器,并能够与地面的数据接收雷达进行通信,将采集的数据传回到地面气象站,和地面监测数据实现互补。

她表示,全国各地的高空气象站都要在每天的7时15分和19时15分施放探空气球,“超过5分钟就是迟放,风再大,雨再大,都要冲出去把设备送上天。”面对即将登陆的“杜苏芮”,该部门加派了值班人员,“一个人主放气球,两个人负责保护气球和仪器、与室内监测人员通过对讲机联络,确保设备不损坏、气球顺利上天。”蔡昱珣说。

7月28日,负责施放探空气球的是该局综合观测科科长蔡稳定和两位探空员蔡昱珣、李跃宏。早上6时许,“杜苏芮”虽未登陆,风雨已经到达厦门。“当时已经下起了雨,加上天色刚蒙蒙亮,我们打着手电筒检查了雷达天线和仪器。”蔡昱珣介绍。为了不错过7时15分的探空时间,探空员又冒雨冲向值班室对面的充气房,为探空气球充气。

当日持球放飞的蔡稳定已经从事气象工作30年,经历过多次极端天气的监测工作。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台风登陆时放飞气球并不容易,“风不像平时那样有固定的方向,会有不确定的阵风。如果风太大,能把气球瞬间吹倒在地,球皮也会破裂。而气球下搭载有探空仪,探空仪中的传感元件就是一根细长的铁丝,我们要保证仪器不摔坏撞坏。”

现场突起强风 工作人员用力稳住气球

7时15分前后,在风力较小的窗口期,蔡稳定一路跑着将气球带出了充气房。不料,在即将放飞时,观测场突然吹来一阵强风,探空气球被甩向一边,险些打到水泥台阶上。蔡稳定回忆说,他当时用力稳住气球,身体却已歪向一边失去平衡。此时,另外两位工作人员立刻向前护住气球,同时向室内观测人员报告情况。这一幕被人拍下,成为后来引发网友热议的视频。

此后,趁着风力略微减弱时,三人顺着风向将探空气球成功施放。释放结束后,顾不上休息,他们又回到办公室,与室内人员一起分析观测探空数据。“当时也顾不上风有多大,只想着在有利的时间段赶快冲上去,把气球顺利放飞。”蔡昱珣回忆道,“看着气球飞到了预定的高度,数据也稳定地回传过来,大家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蔡昱珣告诉记者,当时的平均风速已有每秒10米,阵风达到7到8级左右的水平。在台风前夜,蔡稳定的肩周炎发作,但依然坚持完成了本次施放。他说:“一方面是没那么痛了,另一方面,这么大的风,还是有危险的,自己放气球也更安心一些。”

遭遇极端天气是“常事” 曾冒雷雨放球眼镜被刮飞

据蔡昱珣介绍,面对当时预计在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杜苏芮”,“两三天的时间,我们都在厦门狐尾山上的气象台待命。”从25日至28日,蔡昱珣一直在气象台工作,直至28日晚厦门解除全市“台风预警Ⅳ级”,她才真正下班。她说:“越是在这种极端天气下,我们越要和同事一起,同心协力抗台防台。”

作为一名大气探测工程师,蔡昱珣已经参加工作21年。她介绍,探空气球所获取的气象数据还要上传至全国的气象监测网络,并与世界气象组织共享,“所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气球放出去,获得准确的数据。”

蔡昱珣坦言,刚接触这项工作时,“还是留下了很深的阴影,甚至会掉眼泪”。她说,在固定时间内放飞气球是职责所在,“无论是有强风,还是雷雨等极端天气,大家都会躲在室内,但我们出去观测,这是工作里的常事。”蔡昱珣告诉记者,有时在大风天气放球,自己的眼镜会被气球下方的球绳刮飞,“厦门夏天常常有雷暴天气,气球放上天之后,有可能被雷电击中。这时候也顾不上害怕,只能重新放一次气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实习生 侯翔宇 通讯员 刘珏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